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曾國藩:就憑這三件事,十代出了200多個人才,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就憑這三件事,十代出了200多個人才,沒有一個敗家子
曾國藩是一個傳奇,他的家族同樣傳奇。兩百多年來,曾氏後裔有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大多成爲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古人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俗語也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然而,曾氏家族綿延十代,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
答案就在曾國藩家風裡。曾國藩家訓的內容很多,而尤其值得現代人注意、重視和借鑑的,是以下三大要點。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Nothing与Sunbird联手推出聊天应用 安全问题引发担忧
不睡懶覺,相當重要
對於入睡越來越晚的現代人來說,早起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但曾國藩家族家風的一大特色,便是規定必須高度重視早起。
說起早起,曾氏家族有着悠久的傳統。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年輕時是一個“浪子”,愛好聲色犬馬,性情懶惰,“與裘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寢”,太陽曬屁股了,他還在呼呼大睡。
長輩們譏諷他是浮薄浪兒,將成爲敗家子。一語刺醒浪子心,曾星岡從此“立起自責”,悔過自新,“終身未明而起”,開山墾荒,鑿石決壤,連通成片十數畛,成爲立家基業。並且,他還總結出“八字三不信”治家口訣,成爲曾氏家族的傳家寶。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曾星岡治家八訣
天生恶魔!16岁少女囚禁母亲8天,虐待其致死,却只被判七年?
“書蔬魚豬掃”就是讀書、種菜、養魚、餵豬、掃地,爲居家之事;“早”是清早起牀,“考”是重視祭祀祖先,“寶”是親鄰睦友。
到了曾國藩,他也把早起當成自己修身養性、鍛鍊意志的重要生活習慣,終身躬身踐行。
「台湾YouTuber太臃肿了!」 Sean亲揭爆红原因:这世界太虚假
在祖父治家“八訣”的基礎上,他擴充提出了八本家訓:
讀古書以訓詁爲本,
作詩文以聲調爲本,
事親以得歡心爲本,
養生以少惱怒爲本,
立身以不妄語爲本,
居家以不晏起爲本,
暗指郭台铭开2亿美元要柯当副手 赵少康:谁最有能力你猜不到?
居官以不要錢爲本,
行軍以不擾民爲本。
“居家以不晏起爲本”,早起同樣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翻開《曾文正公家書》,可以發現,就早起這件事,曾國藩對家人有頗多叮嚀。
在給四弟曾國潢的家書中,曾國藩說,祖父留下的八訣家訓,“若不能盡行,但能行一早字,則家中子弟有所取捨,是厚望也”。又說,“欲去惰字,總以不晏起爲第一義”。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則不厭其煩地詢問:“爾在家常能起早否?諸弟妹早起否?”
再见,这个特区再成顶级联赛荒漠地带,0-3深圳以12连败告别中超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早起爲什麼重要?因爲能不能做到和堅持早起,體現出一個人的心性和習慣——能否做到自我約束、是否具備恆心和毅力、是不是勤奮努力,而這些無論對於做人還是成事,都是最重要的根基。
有意思的是,早起這一點甚至影響了晚清另一名臣李鴻章。1859年,李鴻章來投靠曾國藩,在湘軍軍營中當了一名幕僚。李鴻章那時年輕任性,愛睡懶覺,而曾國藩給湘軍定下死規則:天未明就得吃罷早飯,有仗打仗,無仗操練。他本人也跟湘軍士兵一樣,每天天未亮時,與幕僚們一起吃早飯,一邊吃一邊聊天。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李鴻章連睡三天懶覺後,第四天曾國藩發飈了,當面訓誡李鴻章:既到我這裡來,就要遵守我的規則,最後說:“此間所尚的,惟一誠字而已!” 說完,看也不看李鴻章一眼,拂袖而去。李鴻章驚坐原地,羞愧難言,從此睡懶覺的病給治好了。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千萬別給孩子留財產
對於兩個兒子的教育,曾國藩抓得很緊。教子,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他對兒子的教育與期盼,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做讀書明理的君子
咸豐六年,已爲湘軍統帥的曾國藩認認真真地給時僅九歲的次子紀鴻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凡人多望子孫爲大官,餘不願爲大官,但願爲讀書明理之君子。”
那麼,什麼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說:“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意味勤勞儉樸,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勞苦,可以過好日子,也能過苦日子。這種人就是君子。君子是具有好品性的人,與財富、地位、權力無關。
這就是說,曾氏不期盼子孫做大官,做出人頭地者,他只希望子孫能通過讀書明理這個途徑做品性良好的人。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從小事做起
曾氏常對家人說:“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輕看了家庭中的日常瑣事,這中間就包含着處事待人的絕大學問。家庭中大事不多,多的是小事。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便可以走出家門做大事。
43岁主管「坏坏到一半软了」 下体胀痛崩溃!医曝下场:小心血精
我們打開一部曾氏家書,迎面撲來的都是曾氏在告訴兒子從小事上做起:誠實,從不說假話做起;勤奮,從不睡懶覺做起;戒驕,從不譏笑人做起;戒奢,從不坐轎做起;端莊,從步伐穩重做起。
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人的總體境界就提高了。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不留財產給兒子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爲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後人。”後來身爲湘軍統帥,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態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
一無可恃,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廕和憑靠,纔會真正自己去努力。這一點,纔是留給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財產。
左宗棠也持這種觀點,他說不僅不留錢財,連古籍字畫也不留給子孫,曾氏稱讚左的這些話是“見道之言”。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林則徐對此也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堪稱千古良言的話:“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可見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
“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曾氏深知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說服力的教科書。這點也尤其值得中國家長注意。
曾國藩楷書《百字銘》
要高度重視孩子的職業選擇
曾國藩家規的一大秘訣,就是高度重視對後代的職業選擇。
曾國藩一生做事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善於逆向思維。他要讓自己的家族長遠發展,首先就思考研究歷史上很多家族爲什麼迅速衰敗。他說:
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使盡,其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貿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故教造弟及兒輩,但願其爲耕讀孝友之家,不願其爲仕宦之家。
他認爲,決定家族成敗的,是你怎麼塑造子孫們的品德品質,而不是給他們留多少錢。這是他研究歷代大家族興衰所得出的結論,有着堅實的事實支撐。
所以,曾國藩確立的家風,第一點,就是注重品德教育。不願子孫當大官,不願其爲仕宦之家,只希望子孫成爲一個君子,或者說是紳士。
曾國藩小楷
在中國古代,包括今天,大家似乎都認爲,當官,是最好的事情。所以像曾國藩的長子曾紀澤這樣的官宦子弟,一生下來,人生似乎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讀書,考試,將來“做大官”,光宗耀祖,光大門庭。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是曾國藩卻不這樣想,他一生沒讓曾紀澤去考科舉。爲什麼呢?
第一,如果專注於科舉,只問成績,不問品德,這個孩子有可能成績不錯,但是性格、品質上出現很多問題。這其實也是今天中國很多家庭出現的問題,分數決定一切。所以曾國藩一直說科舉一事,“誤人太深”。對這一點,曾國藩是認識得很清楚的。
第二,即使科舉成功,進入仕途,當了官,那又怎麼樣呢?曾國藩自己身爲官場中人,他對當時官場的勢利和虛僞太瞭解了。官場是一個最污垢的地方,不光古代如此,現在也是這樣。他看到,大多數讀書人在官場上沉浮多年,結果是混到了功名利祿,發了家,晉了級,但是丟失的卻是初心和人品。可以說,大部分官員,都成了貪官,也成了小人。
所以曾國藩多次說:“凡人皆望子孫爲大官,餘不願爲大官。”他不願孩子爲官的主張,絕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大智慧。
曾國藩小楷
不願做大官做什麼呢?曾國藩說,“願爲讀書明理之君子”。這是曾國藩家教的第一個特點,從小讓孩子有一個高遠的胸懷,注重培養他們高尚的品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現在時髦的說法,希望他們成爲紳士,而不是執着於事功層面的成功。
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有點知識分子氣,太清高,但是事實證明曾國藩看得是很遠的。中國大人物的孩子大都熱衷從政,這個選擇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壞了心術。你從小就混在這個圈子裡,你品質不可能好,結果整個家族風氣也都敗壞了。決定一個人成敗的,是精氣神兒,決定一個家族成敗的,是風氣正不正。一旦風氣敗壞,你這個家族就完了。
我們看曾國藩家族,後代裡當官的不多。不光是曾國藩的直系後代是這樣,他的幾個弟弟的後代也是這樣,這顯然是受曾國藩的影響的。
曾國藩小楷
湘鄉曾氏後人的特點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特別多,不少人還留學歐美或日本等國,其中取得博士、碩士、學士和獲得院士、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稱的多達百餘人。但是選擇到政府當官的特別少。大都是搞教育的、搞科研的、做企業的。
他們雖然絕大多數都沒有當官,但是都跟着自己的興趣走,去做科研,做實業,做一門紮紮實實的事業,而不是到官場上。他們的一生過得很有成就,也很充實。這在中國這個官本位的社會裡是很少見的。
毛澤東讀過的曾文正公家書
所以,像曾國藩這樣不功利的家長,不僅在當時非常少見,在今天也是難能可貴。我們今天的家長,很多人都要求孩子非得成功。什麼成功呢?掙大錢,當大官,這叫成功。
但是曾國藩的標準不一樣。他的成功,是指孩子能夠不憑外物,不憑藉外在的東西,自己能夠在內心找到快樂和寧靜。這一點對我們今天的家長應該有所啓發。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中考體育專用跳繩一根78元?杭州市教育考試院:正抓緊調查覈實
中考體育專用跳繩一根78元?杭州市教育考試院:正抓緊調查覈實
新京報訊 11月23日,新華視點發布題爲《一根跳繩賣78元?——杭州中考專用繩調查》的文章引發熱議。11月24日,杭州市教育考試院發佈情況說明:關於杭州中考體育專用繩調查報道,我院高度重視,注意到媒體及家長的關切和質疑,對相關情況抓緊調查覈實。我院將廣泛聽取學校、家長意見建議,進一步優化跳繩考試方式方法,依法、依規做好考試設備租賃項目採購工作。誠懇歡迎社會各界加強監督,共同爲考生營造良好的考試氛圍。
編輯 陳豔婷
「2023今夜嗨翻故宮!」聖誕節Cosplay一起進宮去 早鳥優惠票開賣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摺疊男孩”重拾笑容 報考2024年高考
“我相信自己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還記得去年《生命緣》報道的那位
“摺疊男孩”小仲友嗎?
11月6日
爬樓時常覺得好累 雙腳無力? 試試階梯有氧運動 強化大腿肌肉!
仲友進行了2024年高考報名
全力備戰高考
一年來
仲友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接受治療
歷經3次高風險手術
如今,他的身體
從腰部摺疊超90度到直立行走重返高三課堂
台語歌手蔡家蓁再談遭「資深音樂人性騷」 一句話淚崩:過程很痛苦
仲友在追逐夢想的路上
“建设优质旅游市场,推动入境旅游发展”中韩共同研讨会在首尔举行
拾級而上
陈昭姿「柯P会赦扁」留言被翻出 黄扬明对蓝白绿总统参选人示警一句
迎來新的人生階段
去年,《生命緣》記錄下仲友的治療過程
18歲的仲友
患有強直性脊柱炎
頭幾乎埋進了胸裡
腰部摺疊超過90度,體重僅有26公斤
不到正常同齡孩子體重的40%
兩條腿纖細得幾乎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
由於身體長期受強直性脊柱炎的折磨
18歲的仲友身體情況甚至還不如
七八十歲的老人
即便身體狀況極差,仲友還一心想着高考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件關乎命運,一件關乎生命。
而在仲友眼裡,高考比手術重要
爲了弟弟長遠考慮
哥哥仲明強行帶弟弟
來北京接受手術治療
便於全心全意地照顧弟弟
柯不怕被批没诚信?吴子嘉揭他个性2特点 曝「母姊会」是大问题
仲明辭去了工作
哥哥的願望很簡單
就是陪着弟弟把手術做完
等恢復好了以後,再繼續支持他考大學
2022年11月24日
2023年1月4日
仲友分別進行了
頸椎和腰椎的截骨手術
歷經兩次高風險手術
仲友的身體雖然由彎曲到直立
但醫生髮現他的胸椎特別柔軟
今年5月
仲友進行第三次手術
台積電營收創高,0050、006208、00692、00922…指數型ETF錢景看俏 退休新存法曝光
術後效果達到最理想的狀況
2023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 TOYOTA打敗雙B成為汽車最佳品牌
術後,《生命緣》節目組
見到了恢復中的仲友
相較一年前
仲友變得更開朗更愛笑了
身高也比去年長高了不少
今年11月,仲友重返高三課堂
備戰2024年高考
祝福仲友
2024高考成功上岸!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重視教育數字化 促進教育公平
■策論·以教育數字化助力教育公平系列評論之一
一年多來,教育系統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優質資源供給能力大幅增強,公共服務能力水平持續提升,技術規範、內容保障和系統安全不斷強化,師生數字素養持續增強。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在推動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應用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如何進一步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助力教育公平,我們特推出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編者
近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教育數字化助力中西部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指出,要以教育數字化助力教育優質均衡和高質量發展,爲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由於自然、歷史、社會等多方面原因,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水平與其他地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整體偏弱,影響教育的持續發展;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亟待推進,教師資源配置數量、質量和結構還存在區域性失衡現象。實踐證明,教育數字化的跨時空性、自由開放性和精準性等新特質,在進一步優化優質教育服務供給結構方面釋放了強大的動能,在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上大有可爲。
教育數字化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能有效助力縮小區域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對於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和學校,數字化平臺提供的資源和服務彌足珍貴。教育數字化在供給優質教育資源過程中,無限拓寬着學生的學習空間,極大拓展着學生的優質學習資源,使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客觀上起到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自動調節”作用。教育數字化也在助力教師成長,並進一步賦能學生課堂學習。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任務要求、學習偏好等多樣化需求,自主選擇數字教育資源進行學習,拓寬專業發展路徑,提高育人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數字化教育教學,在自我審視、自我反思中調整教學方式,提高育人實效性。這對於提升教師素養、縮小東中西部師資力量差距,具有重要意義。在不斷調整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結構、內容和方式方面,數字力量釋放出縮小區域教育差距、推動教育公平的重大價值。
教育數字化推動教育變革,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成爲可能,促進學生成長爲更好的自己。讓每個學生按需學習並實現個性發展,一直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教育數字化讓學習者突破制度、區域等限制,使按需學習成爲現實。首先,教育數字化實現了數字教育平臺的“超市”功能,學生可跨區域按興趣隨時免費領取課程資源,有利於提升學習興趣,實現個性化發展。其次,交互性、沉浸式的數字交互課程和仿真實驗等,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好奇心和價值感;項目式、探究式等個性化學習方案,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天賦和創新潛質。再其次,教育數字化能使學習者的學習成長精準化、可視化,使學習者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短板與不足,讓成長更加可視化,對未來發展更有規劃性。
面向未來,充分發揮教育數字化促進教育公平的作用,要進一步優化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教育公平本質上是教育資源建設與配置問題。數字化資源分配應向欠發達地區有針對性地傾斜,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鄉村地區進行教育信息化資源配置時,應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事一策,依據當地情況合理配置資源,確保資源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要加強教育數字化機制建設和政策供給。堅持機制圍繞目標轉、政策圍繞問題跑,通過完善機制、豐富政策供給,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要基於數據的精準性來考量機制對目標達成的實現度、政策對問題解決的有效度,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推動實現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比如,針對農村地區因爲理念、資金、師資、設備等因素,平臺使用相對滯後等問題,要加大財政投入傾斜力度,花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對農村學校師生使用平臺的指導、培訓,提升平臺利用率,真正縮小、彌合城鄉間的教育鴻溝。從內容建設層面來講,要不斷更新平臺課程資源,實現不同區域、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版本教材的全覆蓋,更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層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個性化需求。要加強數字教育資源供給共享和課程新樣態研究,研發更多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數字課程,使人人成爲優質資源分享者、課程參與者、問題解決者和價值體驗者。此外,要加強教育數字化賦能學生學習和促進教育公平規律的研究,進而將其轉化爲更加適切、科學、高效的數字教育公共政策,更好服務高質量的區域教育公平。
(作者系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15日第2版
作者:張廣斌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在一線)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近日,清華大學2023年秋季學期“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第一堂課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主題爲同學們進行了講授。
“這節課加深了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並啓發我們思考清華學子的使命與責任。”清華大學日新書院本科生鄧欣晨一邊聽課,一邊認真做筆記。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講授“‘雙碳’行動中的中國與世界”,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講授“數字中國與科技創新”……在清華大學,“形勢與政策”課程由校黨委書記牽頭,多名院士、名師共同擔任大課主講人。本學期,課程爲2600餘名選課學生開設了112個線下小班,開展小班研討課。此外,還有80餘所高校的學生在“雲端”參加線上學習。
這是清華大學踐行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育理念的縮影。近期,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公佈,該校申報的《踐行“三位一體”教育理念,培養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成果獲評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以價值塑造爲引領,強調在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塑造,體現了育人過程中價值、能力和知識之間的有機融合。歸根結底,就是要讓清華培養的學生成爲肩負使命、追求卓越的創新人才。”邱勇說。
在這一理念下,清華園裡,重視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的氛圍愈加濃厚: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導學思政立體融入育人全過程,推進特色書院建設,重構通識課程體系,推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完善教學評價方式……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回顧大一時“寫作與溝通”課程的學習,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戴晗霖說,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在小班課堂上,戴晗霖常與同學們用可移動桌椅拼成一個個“辯論臺”,爭辯得“面紅耳赤”。“起初,我不太擅長提出自己的觀點,但在老師、同學的啓發下,我進步很快。”戴晗霖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面向未來,學生需要具備更加豐富完備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書面與口頭表達溝通能力,等等。”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介紹,學校的本科教育模式朝着以通識教育爲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方向轉型。例如,“寫作與溝通”課程堅持主題式、小班制、全過程深度浸潤的特色教學模式,迄今已有1.2萬餘名學生完成課程學習。
如何推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拓展學生成長空間?以清華大學行健書院爲例,老師們不僅爲學生設計了6套可供選擇的培養方案,還幫助有鮮明學術志趣的學生制定了“一人一策、本博貫通”的培養方案。
高中時就對飛行汽車、城市交通有濃厚興趣的何育航,大一就提交了本博貫通培養申請。在新生導師精心指導、書院多次組織集中研討後,何育航的培養方案通過了專家組認定。“深入思考、反覆修改、積極表達、主動推進,這段經歷讓我對未來的規劃更加清晰、理想更加堅定。”何育航說。眼下,升入大四的他正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科研探索。
北陆药业:沧州三期原料药项目涉及的生产车间已封顶,进入生产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在書院,我們對學生進行全面、全過程的培養。”行健書院院長李俊峰說,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不僅着眼於更深厚的通識基礎、專業素養和跨學科的知識結構,更致力於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志趣和能力,讓他們在將來走得更高更遠。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在清華學生中化爲朝氣蓬勃的夢想和行動。清華大學學生超算團隊在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中屢獲冠軍;以“兩彈一星”元勳、清華校友鄧稼先爲主人公的原創校園話劇《馬蘭花開》一次次上演,覆蓋觀衆超13萬人次;近年來,每年超過80%的清華畢業生選擇赴重點單位就業創業,2023屆畢業生西部就業人數同比增長超過20%……一批批清華學子肩負使命,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9日 05 版)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孩子學習卡關?一次搞懂3種常見的學習障礙|思比語言治療所
種種類型的學習卡關,到底該怎麼辦?
學習障礙的種類很多,接下來我們將探討3種最常見的學習障礙,包括閱讀障礙、書寫障礙和數學障礙,並深入瞭解這些障礙的表現特徵。未來我們也將更深入地探討每種學習障礙,以及有效的教學介入方式,以幫助這些孩子實現他們的潛力。
指尖悦动(06860)附属向兴银理财认购3000万元的理财产品
閱讀障礙
閱讀障礙是一種學習困難,通常表現在認字和閱讀理解,這些孩子可能會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難:
– 拼音念讀速度慢、拼音錯誤、聲調錯誤:他們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念出單詞,而且可能會犯拼音或聲調上的錯誤(可參考相關文章:孩子拼音學不會?試試「音韻覺識」訓練|思比語言治療所)。
– 認字困難、也常會認錯:他們可能對字形和結構感到困惑,並經常認錯相似的字。
– 閱讀時跳字跳行或斷詞錯誤:他們可能無法逐字閱讀,會跳過字或跳錯行,並在斷詞時出現錯誤。例如,他們可能會將句子拆分成不正確的詞組,導致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有困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孩子可能在聽理解方面的表現相對較好,這意味着有別於閱讀理解方面卡關,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口頭表達」的內容。
書寫障礙
這類型學習障礙通常涉及孩子的書寫和筆順方面的問題。當年齡較小時,這些困難可能出現在以下面向:
– 筆順錯誤且不一致:孩子可能會在寫字時經常出現筆順錯誤,而且這些錯誤可能是不一致的,即相同的字,每次寫的筆順可能會不同。
– 筆畫或字的部件缺失:他們可能會漏掉某些筆畫或字的部件,使得字寫得不完整。
– 字跡潦草/字形結構鬆散:書寫可能顯得非常潦草,字的結構也可能是鬆散的,無法將字好好的安排在格子中。
而當孩子進入中年級後,書寫困難可能會轉移到寫作方面,這包括造句、寫小日記或小短文時出現困難。
數學障礙通常包括:數學符號理解困難、沒辦法心算、無法活用數學概念等
數學障礙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問題:
年齡較小時:
– 數學符號理解困難:孩子可能會對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等數學符號的概念感到疑惑,容易混淆。
– 沒辦法心算,一定要用手指頭或實際物品:孩子可能需要使用實際物品來解決數學問題,無法進行心算。
當孩子長大到中年級後:
– 數學推理困難:尤其是在解答數學應用題時,會變得非常困難。孩子可能看完題目後,不知道該使用什麼數學方程式來進行作答。
– 無法活用數學概念:孩子可能無法應用數學概念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將對他們的學業和日常生活造成挑戰。
以上就是常見的三類學習障礙。倘若您察覺孩子在閱讀、書寫、邏輯架構等遇到關卡,建議諮詢專業的醫師及語言治療師,以期儘早協助孩子學習發展。
倘若您察覺孩子在閱讀、書寫、邏輯架構等遇到關卡,建議諮詢專業的醫師及語言治療師,以期儘早協助孩子學習發展
瞭解各類型學習障礙後,可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正身陷學習挑戰的孩子。當我們正確地理解孩子的特質,就能發現他們的優勢能力,用優勢能力來補弱勢能力,終能協助他們在學習道路上一路邁進。
↓ 想了解更多,請觀看思比的影音解說:孩子學習卡關?一次搞懂3種常見的學習障礙|思比語言治療所
~ 思比語言治療所 ~
陪你安心向前的力量
https://www.spspeechclinic.com/
🍀 LINE諮詢
臺北:https://lin.ee/mxzkdDY
桃園:https://lin.ee/18xFf2IwH
新竹:https://lin.ee/nsE9Wbt
🔍️ 追蹤思比FB
https://www.facebook.com/SPspeechclinic
🔔 訂閱<思比語言治療所>Youtube影音頻道,詠絜老師親自解說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LUbHhUZqh6lUuMEIsxJdw
圖片來源:Wix、思比語言治療所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易中天:《三字經》是“毒藥”,給孩子讀《安徒生》
易中天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被一位家長觀衆這樣提問:“我三歲的兒子說不想學《三字經》、《弟子規》,幼兒園老師卻說要從娃娃抓起,這樣是否應該?”
而易中天則對這個家長的疑問給予了斬釘截鐵的答覆:不要讀《三字經》、《弟子規》,那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給你的兒子讀安徒生!
此言一出,很多對傳統儒學不大瞭解的家長也心生疑惑,《三字經》《弟子規》明明是流傳至今的儒家經典,爲什麼會被說成是“毒藥”呢?
傳統蒙學的教條主義傾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作爲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啓蒙讀物,沒有人會對《三字經》感到陌生。
古代的教習爲了給剛剛識字的孩子啓蒙,便選定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增廣賢文》等教誨蒙生爲人處事、治學讀書的原則方法的經典書目。
不過在當時而言,作爲維護君臣父子的綱常倫理的文化著作,這些讀本中也往往帶有一些教條與封建的色彩。
而能夠接受教育的弟子們,也大多出身官紳士族,所以這些啓蒙讀物對其而言,也是爲了將忠君愛國的觀念深深植根於蒙生的心裡。
不同於我們內蘊深厚的傳統文化,西方的啓蒙讀本往往帶有更豐富的文學趣味,同時也蘊含着對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的描繪。
比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希臘神話》等作品,這些情節生動、邏輯簡單的書籍對幼小單純的兒童來說,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被接受。
近年來,國學的興起讓逐漸被人們遺忘的古代傳統文化又復高位,這自然與當下的考試製度有着分不開的關係。
曾有一段時間,古文內容在文科教材及中高考的試題中所佔的比例只是小試牛刀,爲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很多古代文史大家所撰寫的經典篇目都被一再刪減。
然而饒是如此,說到語文考試最讓學生們頭疼的部分,古詩文還是毫無懸念地摘得桂冠。
铖昌科技:公司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星载、地面、机载相控阵雷达及卫星通信等领域
隨着考試製度的改革,古代語言文化類電視節目的興起,語文以及文言文的內容在考試中越來越關鍵,升學壓力的與日俱增讓家長們紛紛開始要求子女對儒學經典的誦讀與通曉。
可以說,在教育水平相對較好的學校和機構裡,儒學經典已經不再像曾經那樣讓人感到陌生。
很多早早爲文言文考試打下基礎的考生們,也確實能在這一方面得到不錯的分數。
很多培訓機構也見縫插針,大肆宣揚國學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以期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來付費學習。
暗助潤寅詐貸害銀行損失2.9億 前合庫董座廖燦昌開庭稱「我無罪」
在中國現代社會,音樂、舞蹈、戲劇等各種文化樣式都發展得不分伯仲,文化的娛樂功能也日漸取代了教化功能成爲主導。
人們日漸更樂於接受那些形式靈活,感受直觀的文化宴饗,而難以在需要曠日持久的史學積累上投入更多精力。
對活潑好動、仍對世界充滿了無限好奇和想象的兒童少年而言,學習長篇累牘、詰屈聱牙的文言文簡直是等同於讓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一般的酷刑,自然令人抗拒。
傳承千年的文化糟粕?
一種事物或是文化的發展演變,總是與時代的需要息息相關。
過去被賦予爲官吏等級制度和封建倫理道德觀念的傳播使命的儒學經典,的確與當下倡導平等自由的社會主義制度有着難以協調的弊病。
加上古文的語言表達習慣常常需要反覆品讀,年代久遠的人物故事也十分陌生,儒學經典所蘊含的智慧自然在這些門檻和障礙之下與讀者拉開了距離。
雖然學校教育和課外輔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爲學生打開一扇重溫史書之門,但這也只是迫於課業壓力下的管中窺豹,並不能在真正意義上讓古代經典文化的光輝爲人所知悉。
古往今來,對傳統文化的爭議從沒有止息,而每一次此起彼伏的爭議,都是對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進行着臻選萃取。
從文言文到白話文,從繁體字到簡體字,從“半部《論語》治天下”到包容並蓄的貫通中西。曾被數千年封建王朝奉爲綸音的儒學經典,似乎已被新時代所摒棄。
然而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如果因爲一種文化產生的時代背景有所缺陷,就否定了其中蘊含的全部規律,倒是顯得因噎廢食了。
《安徒生童話》享譽世界,但也是因爲其中傳遞的懲惡揚善、以誠待人的價值觀爲人稱道,而不單單因爲它頗具浪漫色彩的童話體裁和曲折神秘的故事情節。
拋開《三字經》《弟子規》爲維護封建綱常倫理道德的等級觀念來看,作爲兒童啓蒙讀本,它精悍短小、朗朗上口的文字形式,整齊劃一、筆力精妙的表達特色,內蘊豐富、哲理深厚的文化素養,都不遜色於任何一部啓蒙讀本。
尤其是其中所傳達的仁義禮智信的哲理內涵,更是不爲任何時間空間所侷限,可堪全民品鑑回味。
經典之所以被時代和社會奉入文化武庫的高度,絕不是因爲它曾在某一時刻熠熠生輝,反而正是因爲經典能適應任何時代的文化需要,而絲毫不損其蘊藉的慧果。
憑藉“神奇教育法”把6個子女教育成5位博士1位碩士的博士父親蔡笑晚,在給每一個孩子啓蒙的時候都選擇了《三字經》。
這位把父親當成一個職業來做的“人才魔術師”,從善如流地選取了《三字經》《弟子規》中勸人學習、寬人嚴己的篇目,還以生動淺顯的語言把典故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如頭懸樑、錐刺股、囊螢映雪、孟母三遷等。
如此循循善誘、孜孜不倦的言傳身教,孩子們自然對經典的誦讀毫不排斥,這些生動簡潔的句子,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印刻在了孩子們的腦海。
去粕取精,不盲目追趕流行
在不斷提高的素質教育水平和日益豐富多彩的文化給養的環境下,讀書更需要用與時俱進的方法來充盈自己。
在面對“初來乍到”地來到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的稚子童心時,一味的遷就與刻板的約束都並非良策。
讀書固然有着豐富見識的功利的一面,卻也需要一種純粹的精神纔能有所收穫。
然而如果讀書只是爲了機械記憶,而不是理解其中的真義,反而是本末倒置的形式主義,爲了讀書而讀書了。
當然,除了領會其中的規律和道理,誦讀經典也有着其他的作用。
面對一個懵懂純真的兒童,很難解釋清楚所謂誦讀經典的好處和意義。
要想真正讓孩子接受這樣一部艱澀複雜的作品所傳遞的知識信息和價值理念,絕不是一朝一夕的死記硬背能做到的。
如果出於應試目的想要打好地基,《三字經》這樣的讀本也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而已。
《三字經》全文約一千四百多字,對一個兒童來說,掌握了書中的六個部分內容剛好符合“六曉者,靈童也。”
這六曉的內容分別是:一曉教育、二曉道德、三曉常識、四曉典籍、五曉歷史、六曉勤奮。
從經典蒙學的時代背景來看,《三字經》詳略得當地交代了我國二十四朝的歷史事件、人物生平,既可以通過真實的人物事件讓孩子熟悉歷史,培養他們對歷史的興趣,也可以開闊視野,樹立信念,以史爲鑑。
《三字經》中還包含了豐富的生活文化常識,比如對穀物種類繁多加以介紹的“稻樑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人吃五穀雜糧,讓孩子對糧食部門有個概念,也免得“五穀不分”。
更重要的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白駒過隙、日月如梭的時代,如果只憑些淺顯直觀的趣味性閱讀來獲得暫時的滿足,而忽視了培養正念的人生方向、懂得爲人處事的規則道理,即使讀了再多的經典鉅著,也不過是買櫝還珠罷了。
說了這麼多,歸根結底,都是爲了讓經典不再被束之高閣,同時也不會讓其中的等級觀念成爲一種束縛。
那麼在誦讀經典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爲主,爲我所用的選擇標準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隨着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巨大沖擊,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日新月異中快速地更新,將經典與時代相結合,讓傳統推陳出新,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堅定信念,奮力追求人生的果實,不改初心。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服役40年 英皇家空軍最後的龍捲風戰機退役
化身佛地魔!《霍格華茲的傳承》最新模組讓玩家能夠「聲控」施放咒語
英國皇家空軍龍捲風GR4戰機。(圖/RAF)
2019年3月14日,英國皇家空軍最後兩個龍捲風戰機中隊-第9轟炸和第31中隊在馬漢空軍基地(Marham AFB) 舉行退役儀式,正式宣告這款可變翼的戰鬥轟炸機的謝幕。近40年來,帕納維亞-龍捲風戰機(Panavia Tornado)一直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重要戰力,未來將由EF-2000颱風戰機和F-35聯合打擊戰機來接任。
The Drive報導,上週四,皇家空軍總司令史蒂芬‧希利爾爵士(Stephen Hillier)主持龍捲風退役儀式,他說:「今天是個重要的日記,我希望人們能夠好好認識龍捲風戰機的卓越成就。我們反思着飛行員的勇氣、技巧、承諾以及犧牲。」
龍捲風戰機有着獨特的可變翼,在高速飛行時收攏於後。(圖/RAF)
活動期間,有着龍捲風戰機的發展過程與機隊歷史,包照片和歷史畫面,另外龍捲風戰機也有最後的飛行表演,隨着戰機時而低速、時而高速的機動,它的可變機翼也隨着飛行動作而改變,接替它的新銳戰機可提供不了這樣子的視覺服務。
不過,龍捲風戰機的可變翼,是有實際用途的功需求,1964年,英國航空公司的TSR-2超音速攻擊偵察機發展被取消,同時,英國決定不再續買美國的F-111K可變翼戰機。因爲這兩型飛機性能都有不足之處。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開始提出跨國合作戰機的想法,先是英國與法國建立了合作關係,提出「英法可變幾何戰機」(Anglo-French Variable Geometry,AFVG),這就是龍捲風戰機的前身。然而法國不久退出集團,所幸比利時、加拿大、義大利、荷蘭和西德有興趣,該項目變更名目爲多用途飛機(MRA),隨後又改名多用途作戰飛機(MRCA)。
計劃發展途中,比利時和加拿大中途退出,到1969年,英國、荷蘭、義大利、西德同意組建一個跨國集團,稱爲「帕納維亞」(Panavia),主要總部設在西德,1970年荷蘭退出了該計劃,所幸不影響戰機的研發,之後分工確定,英國航太(BAC,現爲BAE Systems)負責前機身和尾部,西德的梅塞施密特MBB(現在屬於空巴集團)製作中心機身,義大利航空(Aeritalia,現在稱阿萊尼亞Alenia Aeronautica)負責機翼,發動機也由三國分工研發,分別是英國勞斯萊斯、德國MTU腓德烈斯哈芬、和義大利飛雅特共同製作,這款三國共同研發的戰機最最終被稱爲龍捲風式。
爲了符合不同國家的不同任任務需求,龍捲風成爲集高速轟炸、偵察、防空多功能爲一體,因此設計爲雙引擎、縱列雙座、可變後掠動翼,可滿足低速與高速的變換,多樣化任務的人力分工。不過即使如此,爲了任務的不同,龍捲風的內部設計仍有明顯的不同,分成3種:「攔截/攻擊型」(IDS)、電子戰鬥/偵察(ECR)、和防空型(ADV),其中英國皇家空軍僅運作IDS和ADV型,分別稱爲龍捲風 GR系列和龍捲風 F系列,英國是唯一採用龍捲風防空型的空軍,它最大的不同在於使用AI.24 獵狐者(AI.24 Foxhunter)空用雷達,它需要不同模的雷達罩,這也是ADV與IDS最大的外觀差異,獵狐者雷達使ADV可以在任何天氣下,都能發現超出視距外的空中目標。另外,ADV只有一具27公釐機砲用於對空,而IDS有兩具,用於掃射地面,機身硬點配置也有所不同。
龍捲風ADV防空型,與IDS相比,它的雷達罩比較長一點。(圖/fas)
所有的龍捲風戰機都採用RB199渦輪風扇發動機,軍用推力9,100 磅力,後燃推力16,400 磅力,在當年相當不錯,使龍捲風在高空可超過2馬赫,低空也有1.35馬赫,足以勝任多功能任務,特別是高空攔截與低空突穿。
1982年6月,皇家空軍第9(B)中隊,成爲第一個操作IDS的龍捲風中隊,他們的任務是防範蘇聯的可能入侵,因此龍捲風要攜帶一種獨特的「跑道破壞者」JP233,是高爆炸彈和集束炸彈的混合體,用以摧毀東德的空軍基地和防空站據點,它還能發射人員殺傷地雷以及反輻射飛彈。位於西德的龍捲風戰機也可能攜帶WE.177核重力炸彈。
皇家空軍也給龍捲風GR1A偵察任務,攜帶紅外線偵察系統(TIRRS),可提供了一般的戰術偵察能力。在當時偵察系統的攝影成果在6個S-VHS磁帶。
英國皇家空軍還將部分龍捲風GR1B改裝成反艦型,他們將在挪威海、北海和附近的水域搜尋蘇聯船隻。
1984年,英國皇家空軍第一個防空型龍捲風中隊成軍,然而當時獵狐者雷達還沒完成,雷達罩裡只安裝混凝土壓艙物,只能先訓練飛行,無法真正作戰,一直到1987年,獵狐雷達才安裝到龍捲風上,稱爲龍捲風F3,成爲皇家空軍的遠程攔截機,主要是防範蘇聯轟炸機的入侵,雖然就靈活度上,F3的表現非常差,但是憑着高空速、獵狐雷達的搜查距離,以及天閃飛彈(Skyflash)的射程,皇家空軍與美國海軍F-14雄貓戰機、F/A-18大黃蜂戰機訓練演習中,表現也算不落人後。
龍捲風的主要假設對手是蘇聯,值得慶幸的是,冷戰已近黃昏,1990年蘇東劇變,昔日的威脅一夕間不復存在了,不過也正在此時,龍捲風迎來了它的首次實戰,也就是1991年1月的「沙漠風暴」行動,也稱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一次海灣戰爭。在整個作戰期間,龍捲風GR1和F3都有參與,GR1執行了他們訓練多年的地地攻擊任務,使用傳統導炸彈、JP233、雷射導引炸彈等,攻擊伊拉克機場和防空系統,而F3則執行了數千次戰鬥空中巡邏,雖然沒真正擊落過敵機,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龍捲風在沙漠風暴行動期間損失不小,首先是伊拉克士兵用SA-16型肩射飛彈擊落IDS,隨後共有5架龍捲風戰機損失,多半損失在地面防砲甚至機槍,這也顯示了龍捲風的低空突穿實在太過於危險。
吸取戰爭的教訓,促成了1996年開始的龍捲風中期更新計劃,英國航太BAE系統公司,將140多架GR1和GR1A,升級到新的GR4和GR4A標準,改進計劃於2003年完成,增加了新的航空電子設備,更新的通信設備和通訊鏈,最終整合以色列開發的LITENING瞄準筴艙,可以自己指定雷射導引炸彈攻擊目標。
到了2003年,龍捲風參加了入侵伊拉克的作戰,也稱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期間首次使用新的風暴之影巡弋飛彈(Storm Shadow),可能是性能提升有所成效,在這場戰爭中,龍捲風部隊沒有被伊拉克軍隊擊中過,唯一的例外是友軍造成的戰損,美國陸軍愛國者飛彈誤將其中一架龍捲風識別成爲敵方目標並將其擊落,導致2名皇家空軍飛行員死亡。
2003年,EF-2000颱風戰鬥機開始服役,不過此時的龍捲風仍然是英國皇家空軍的主力,只是新成員的加入,停止了龍捲風防空戰機的改良,到了2012年,龍捲風ADV退出現役。
龍捲風戰機還參與2011年推翻利比亞政府、2014年對抗IS伊斯蘭國的戰爭,而龍捲風戰機的最後一仗是2018年4月14日,4架龍捲風塞浦路斯的阿克羅蒂基地起飛,敘利亞霍姆斯市以西的可疑化武儲存設施,各發射兩枚風暴之影巡弋飛彈。
多年來,龍捲風一直是英國空軍的代表飛機,舉凡各種航空展,都看的到其身影。他們也不時被要求進行非戰鬥任務。2014年,泰晤士河洪災,龍捲風裝上偵查筴艙沿河流拍照,以協助救災工作。
在龍捲風退役後,第9轟炸中隊將於4月改用颱風戰機,而31中隊將於2024年變成無人機中隊,操作的是MQ-9。
在飛過最後一次龍捲風戰機後,第9中隊的中隊長達納:「能夠讓隊員們最後一次駕駛這架經典戰機,是一種榮幸也是榮譽,而且我們很感謝後勤工程師們的努力,它是妥善率最佳的飛機之一。沒有她,諾福克和英國的天空將會失色不少。」
男子挖游泳池驚見「巨大鳥嘴」骨骸!專家曝百年一見驚喜真相:有8000年歷史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攜手戍邊,共同守護國與家
風不大,卻宛如鋒利的刀片,從戰士們的臉上劃過。在他們的視野中,一個黑點由遠及近,漸漸清晰起來。
“快看,來了!”人羣中話音未落,一輛軍車已緩緩駛進了新疆軍區某邊防團邁丹邊防連,車上坐的正是全連官兵翹首以盼的“知心姐姐”王景斐,而她的另一重身份,則是該連連長唐洋的愛人。
軍車上,王景斐的行李佔據了大部分空間,用她的話說,這次跨越5000多公里,她將能帶的“家當”都帶了過來,就是爲了在這裡安家。不久前,王景斐決定放棄蘇州穩定的工作,來丈夫單位駐地的邁丹小學任教。
之前很長時間,每到夜深人靜,輾轉難眠時,王景斐也常常問自己:放棄蘇州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西北邊陲,到底值不值?
這個問題,王景斐在今年找到了答案。
今年春節,王景斐與許多來隊的軍嫂一同受邀和官兵一起踏上巡邏路。第一次上高原巡邏,她還是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剛下巡邏車,頭疼、胸悶、呼吸困難等一系列高原反應向她襲來,幸好同行官兵帶足了藥品和便攜氧氣瓶,緊急使用後,情況才得以好轉。
看着界碑就在眼前,王景斐強撐起精神,和官兵們一同徒步前往界碑,走在顛簸的“搓衣板路”上,王景斐咬着牙,緊緊握着唐洋的手,一步一步地向前踱着——這是她走過最遠的路。
“一輩子很長也很短,如果有機會可以放任一次,那就是爲愛不顧一切,不管受多大的苦,都無怨無悔。”一路上,王景斐腦海中不斷浮現的,是當時她對唐洋說過的這句話,而這時,她也正是憑這句話堅持了下來。
界碑前,王景斐用打着顫的雙手爲界碑描紅。行走在高寒缺氧、荒無人煙的邊防線上,她對“領土”“安全”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也深刻體會到了丈夫堅守的意義。
“我要來到你的身邊,時刻陪伴着你,讓你安心守邊防。”那一刻,王景斐正式決定,要陪丈夫一同戍邊。
這次來到邁丹,王景斐把4歲的孩子也帶了過來。“愛,就是一家人相聚的陪伴。”能夠來到丈夫唐洋身邊,這名邊防軍嫂心裡已經知足了。
在遇到唐洋之前,王景斐從未走進過軍營。唐洋從軍校畢業,選擇了離家最遠的邊防部隊。那時候,他和王景斐正處於熱戀期,讓唐洋沒有想到的是,遠在蘇州的王景斐在瞭解到情況後,選擇千里迢迢來到連隊看他。
孝順子女將父親房子留給母繼承…但媽媽過世竟要繳45%稅? 專家揭遺產節稅必知事項
“從蘇州坐火車到無錫,再乘飛機到新疆烏魯木齊,繼續坐飛機到喀什,再乘汽車走兩個小時抵達邁丹……”當年年底,王景斐決定利用假期時間去找唐洋,起程前,她與唐洋把行程設計了一遍又一遍。
1月的邁丹,站在太陽底下也感覺十分寒冷。
大巴車穿過戈壁、荒野,轉入深山,手機信號時有時無。王景斐索性關機,專心欣賞新疆這未曾見過的藍天、白雲。
走進連隊大門,一聲聲“嫂子好”,把她代入了那個遙遠又充滿期待的“邊防軍嫂”角色。
路過門口的那顆“五星楊”,她駐足半天,撿起一根樹枝看了又看,心想那次他視頻中介紹的那顆戍邊樹,是否就是這一棵?
山風吹過,羣山靜默,那一刻,王景斐感受到堅守的孤獨,也享受着守護的榮耀。
在軍嫂王景斐的心裡,能夠來到丈夫守衛的地方,即使再艱苦、困難再多,一切都是值得的。回想起兩人相隔數千公里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王景斐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夫妻倆在日常電話裡,更多聊的是唐洋在部隊的生活,王景斐很少提及獨自一人在家的艱辛。一次,她的婆婆務工時不慎受傷,王景斐懷着身孕每天忙前忙後照顧婆婆,好幾次都想對着丈夫打電話訴說陪護照顧的不易,但爲了不影響丈夫工作,還是默默地獨自承受着這一切的辛勞。
去年,王景斐便和丈夫提出了去邁丹小學支教的想法。唐洋和他所在的單位十分支持王景斐的提議,很快就協調好安排她去這所“國門小學”提前熟悉一下情況。
“王老師,您還會來教我們嗎?”在今年年初試教期間,剛給孩子們上完語文課的王景斐,被學生們“堵”在了講臺上。
“我一定會再回來的!”看到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王景斐心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不久前,王景斐正式入職邁丹小學。剛來到這裡,王景斐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看到家境貧苦的學生,她會在下班後主動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爲孩子們做上一桌可口的飯菜。
邁丹小學校長塔來拜克十分感激王景斐爲孩子們的辛勤付出,每次遇到她,都會說起老指導員沙力曼·阿布都熱合曼的故事。
原來,60多年前,邁丹小學還沒有固定校舍,牧民的氈房被輪流當作教室,漢語和數學是主要的授課內容。時任連隊副指導員沙力曼·阿布都熱合曼,動員原本在城裡當老師的愛人買熱木尼沙·玉素甫,來邁丹小學任教。買熱木尼沙來到邁丹,就決心留在這裡。她說:“這裡太苦了,這裡的學生需要我。”此後,她在這裡一干就是13年。
現如今,這場跨越時空的接力棒傳到了王景斐的手中,在陪伴丈夫的同時,她又扛起了教書育人的重任。
“你有爲國家奉獻犧牲的覺悟,我也有做一名邊防軍人妻子與你一起吃苦的勇氣!”來到邁丹小學的第一天,王景斐的心裡便有了這個堅定的答案。
多年來,正是王景斐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唐洋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練兵備戰中。任職以來,唐洋多次獲得比武名次以及各類表彰,去年所在連隊被陸軍記集體一等功一次,他本人也榮立二等功。
前不久,夫妻二人攜手走向領獎臺,接過那枚沉甸甸的個人二等功獎章。此時的王景斐喜極而泣,與唐洋緊緊相擁,“你守邊防,我守着你!”而唐洋更是清楚,自己的軍功章,有妻子的一半。
黃宗興 宋琢 張辰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Category Archives: 軍事新聞
當孩子問爲什麼要逃出大英博物館時,我給他講了一個小男孩的故事
當孩子問爲什麼要逃出大英博物館時,我給他講了一個小男孩的故事
8月中旬,大英博物館被曝2000多件藏品失竊,讓很多人再次注意到這座典藏豐富的博物館。隨後,一部小短劇的爆火,更是讓#請大英博物館歸還中國文物#的話題,衝上了熱搜。
這部名爲《逃出大英博物館》的小短劇講述了在大英博物館陳列的一盞(看完劇你也會使用這個量詞)玉壺變成人形逃出博物館,並想方設法回到中國的故事。
很多家長都應景地給孩子看了這部劇,不過大家的反應都是“孩子看不懂”“他們不理解爲什麼這些文物想要‘逃出去’”。
所以今天我就想寫寫這件事。
大英博物館,在網絡上有個別名——中國國家博物館英國分館。因爲這裡收藏了多達23000件中國文物,其中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餘件,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之一。很多外國人正是通過大英博物館典藏的中國文物,瞭解並愛上了中國文化。
而追溯這些文物的來源,離不開幾個世紀前的燒殺搶掠,那是刻在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李方集團整合不了!芝麻大廈底價55.8億遭拍賣 專家:恐少有投資人出手
說實話,我挺感謝這部劇的,它用特別生動的方式讓很多人,尤其是包括小小常在內的年輕一代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並能開始理解這些文物背後所掩藏的歷史傷痛。
這部小短劇只有短短三集,第一集2分鐘,第二集4分鐘,第三集9分鐘,加起來纔不到20分鐘,但卻引起了國人強烈的共鳴。尤其大結局中,“玉壺”帶回了在屈辱年代被非法運往英國的中國文物們的一封封“家書”,字字泣訴戳中諸多網友的淚點。
小短劇,大情懷
《逃出大英博物館》這部短劇的創作者是兩個自媒體人,因爲偶然間看到網友的提議,便萌生了“拍箇中國文物化成人形從大英博物館裡逃出來的短劇”這一想法。
他們自己寫劇本、自己當演員、自己剪輯,期間推掉商演,專心致志拍出了這部細節滿滿、誠意十足又非常有家國情懷的短劇。
劇中只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大英博物館裡化爲人形的玉壺,一個是在英國鬱郁不得志的小記者,名叫張永安。
兩人的相遇起源於一場“事故”,在街頭拍照的張永安被已經化爲人形的玉壺撞到,把相機都給砸壞了。得知對方是中國人後,小玉壺激動萬分,並迫不及待地交代了自己的底細,她是一盞“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從博物館裡偷偷跑了出來,而且還身負重任。
這裡常爸要交代下背景。這個玉壺是蘇州玉雕藝人俞挺的作品,於2007年獲得北京天工獎優秀作品獎,2017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作爲中國薄胎玉器發展水平的展示。和大英博物館收藏的衆多歷史悠久的文物相比,小玉壺算是非常年輕、且是合法渠道引進的文物了,而這也是她被“委以重任”的原因,這個後面會提到。
(圖片來自光明網)
回國後的兩個人來到了博物館,小玉壺從包裹裡拿出了一沓子信。這些信都是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寫給自己親友的。到這時我們才明白,小玉壺的任務就是把這些書信帶回來,念給留在國內的文物聽,傳達思念之情。
這些文物,曾經成雙成對被能人巧匠設計製造出來,也曾在漫長的時光裡,在華夏大地上彼此相依相伴,後來卻遠隔千山萬水,被迫分離,它們彼此一定也很思念吧?
這是笛師陶俑寫給琴師陶俑的——
“琴師陶俑伯伯,您好
笛師陶俑阿姨讓我告訴您
宜宾:主城区实行购房补贴 房企优惠价格不计入预售申报价格跌幅范围
改日,您撥您的春風弦,她奏她的晚風笛
那首未完的《長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這是三彩羅漢寫給佛祖石雕的——
“佛祖爺爺
羅漢爺爺讓我跟您說
緣起緣滅,緣聚緣散
乃衆生法相
重逢
皆在一葉菩提之間”
(中國有16尊遼三彩羅漢像,均在河北易縣發現,3尊因盜掘和運輸被損壞,2尊下落不明。已知的11尊被收藏於6個國家9個博物館中。)
還有朝冠耳爐寫給龍耳虎足銅方壺的——
“龍耳虎足爺爺
朝冠耳爐叔叔想跟您說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應自強不息
夫愛國之士,不懼九重之淵
前輩不必掛懷,我雖身在萬里,仍不墜,愛國之心”
(清代朝冠耳爐,因爲造型相似,又被稱爲官帽耳爐,是皇家寺廟的香爐)
布袋和尚寫給地藏菩薩——
“地藏啊
從前你總嫌我的笑聲吵鬧
這麼多年沒聽到,是否有那麼一點想念啊
哈哈哈哈哈哈”
(明代彌勒菩薩三彩陶塑坐像,笑容親切,有容天下事的肚量)
木雕觀音寫給水月觀音的——
“水月
我早已將回還之事拋之腦後
駐留在西方的遊子
需要庇佑的神靈
只是這具木鏤之軀
承得住偷盜者的歉意
卻載不動,故人留連的目光”
(五代木雕觀音坐像,高141釐米,表面有彩繪痕跡。)
還有盛唐頂峰之作唐三彩中的唐小馬寫給唐大馬的——
“唐大馬,我是唐小馬
一眨眼
我們已經163年沒有見面了
每天洋人走後
我就會圍着這牢籠跑上幾圈
跑着跑着
畢生為時尚:Chanel「老佛爺」卡爾拉格斐,85歲逝世巴黎
我便會想起幾百年前
我們相約跑遍大好江山的誓言……”
(唐三彩馬,1907年修建鐵路時在唐代墓葬中發現的隨葬品,被外國人以低廉價格買走)
信件還有很多,常爸就不一一介紹了。“家書抵萬金”,每一句話,彷彿跨越千百年,直擊你我的心田。
這些流落在外的文物,何嘗不想回歸故土呢?家國永安,這樣一個純樸又真摯的願望,在亂世中生生被打破,時至今日,這些流落在外的文物想要回家也並非易事。英國曾以“保護文物安全”爲由,以立法的形式禁止歸還文物。
從1949年至今,我們國家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追回文物300多批次,共計15萬餘件。但這不過是所有流落異鄉文物的一小部分,還有大量文物流落海外。
《逃出大英博物館》的視頻創作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也許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現在也想家了,但它們只能擠在擁擠的站位。當它們看到那些來往的中國面孔時,會不會想說:帶我回家。”
片子的大結局直接看哭一衆網友。看得出小小常也意猶未盡,陷入了沉思。那,該如何讓他理解國寶流落他鄉的痛楚,如何理解國寶返回家鄉的困難呢?幸運的是,我找到了一部紀錄片。
不該被偷走的文物,背後藏着血淚史
這部紀錄片叫《Stuff the British Stole(那些年英國偷走的文物)》,講述了那些被掠奪到英國的文物背後的故事。
紀錄片中的主持人叫馬克·芬內爾(Marc Fennell),是一名澳大利亞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和作家。他採訪了來自印度、以色列、蘇格蘭等國家的相關人士,講述了國寶被搶奪的過程以及不能迴歸的原因,目前國內可以在B站看到五集內容。
這部2020年推出的紀錄片,2021年在多國的播放量都排名第一,並獲得了多個獎項。紀錄片中每一集都會介紹一個國家的文物,以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的野蠻歷史。
以第一集爲例,從英國王冠裡的一顆鑽石開始,可以給孩子講清下面這三個問題:
問題一:它國的文物怎麼跑到了英國?
問題二:英國爲什麼要掠奪這些文物?
問題三:英國願意歸還文物嗎?
信德新材:拟3000万-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不超64.53元/股
英國標誌性宮殿“倫敦塔”裡有一頂英國王冠,王冠上有一顆巨大的寶石,是世界上最大的切割鑽石之一,名字叫Kohinoor(波斯語),意爲“光之山”。Kohinoor被視爲財富的象徵,誰擁有了它誰就擁有了財富和權力。
英國王室一直對外宣傳Kohinoor是被贈予的禮物,但實際上它是從一個小男孩手裡搶來的。
問題一:它國的文物怎麼跑到了英國?
每一個文物似乎都能講出一段交織着憤怒和淚水的故事,Kohinoor背後藏着的則是一個滅亡的國家和一個小男孩悲劇般的木偶人生。
現在提起印度,我們都會想當然地把其視爲一個國家,但這不過是英帝國在殖民時期爲了方便管理、販賣貨物賺錢而採取的強行整合措施。歷史上的印度地區一直都存在多個獨立主權的國家,錫克帝國就是其中一個,地理位置上橫跨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最後一任國王叫達立普·辛格,出生於1838年。Kohinoor是他父親戴在手上的一枚戒指。
1843年,錫克帝國是當時印度地區最後一個沒有臣服東印度公司的國家。很不幸的是,達立普·辛格驍勇善戰的父親去世,只有5歲的他在懵懂中繼承了王位。
時局動盪,幼主上位,這給了東印度公司絕好的侵略時機。他們對錫克帝國發動了戰爭,再加上內部爭鬥不斷,1849年春天11歲左右的達立普·辛格被廢黜。英國人邀請他簽署了一份現在看來完全不平等的條約,其中一條就是把Kohinoor,這個連達立普·辛格都沒見過的鑽石贈送給英國。
Kohinoor被秘密運到英國並送給了維多利亞女王,爲了讓它更閃亮,英國人對其進行切割做成了一枚胸針。
爲了防止錫克帝國人民有復國的念頭,1854年,達立普·辛格被帶到了英國,自此再也沒回過故土。
警搜索他睡眼以为按错铃!Joeman认了持有大麻 气派办公室曝光
他成了維多利亞的一個“養子”,被帶到各種正式場合展示。
後來有一天維多利亞女王拿出一個小盒子,裡面裝着那顆鑽石。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這顆鑽石,惶恐至極的達立普·辛格拿出鑽石,躬身獻給了女王。這大概就是“禮物”說法的源頭。
彼時年輕的他還不是很明白這一舉動所代表的意義,多年後,已經成年的他想起已經消失的王國,想起那顆鑽石痛心不已。他寫信給女王,要求返還鑽石,但女王並沒有回信。
自此之後兩人關係交惡,達立普·辛格既回不去祖國也沒有任何資產,最終悽慘死在一個小旅館中,結束了被操縱的一生。
問題二:英國爲什麼要掠奪這些文物?
維多利亞女王非常喜歡這顆鑽石,後來把它鑲嵌到了皇冠上。
其實,除了Kohinoor,英帝國搶奪的鑽石難以計數,從女王到權貴、軍官都非常喜歡搶奪鑽石。他們爲什麼這麼喜歡鑽石?
藝術史學家Alice解釋道:“鑽石是一種非常便攜的東西,如果你想要展示你的財富和權力,鑽石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英帝國殖民地高官,在殖民地用暴力骯髒的手段掠奪當地的資源、土地、財富,但要如何讓國內的人知道呢?如何在女王面前彰顯自己的功績呢?便攜又貴重的鑽石等寶石就成了最好的“功勳章”。
爲了更好地展示殖民成果,1851年,他們還特意搭建了一座水晶宮,用來舉辦“萬國工業博覽會”,展示來自本國和世界各國的10萬件藏品,Kohinoor是其中備受關注的展品之一。
這場展示英國財富的盛會吸引了衆多人蔘觀,賺了18.6萬英鎊,用來修建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帝國理工學院等重要的文化場所。
問題三:英國願意歸還文物嗎?
從英國女王誘導年輕的達立普·辛格用儀式感的方式再次獻出鑽石,以博得好名聲,試圖坐實Kohinoor的“禮物”之說,我們就找到了答案:他們不願意。
強權之下無禮物,達立普·辛格說出的那句“我將這顆鑽石作爲贈禮獻給您”不過是一個孩子出於生存本能對強者的屈從。
如今Kohinoor與王冠一起呆在倫敦塔裡成爲了陳列品,英國願意歸還嗎?
答案依舊是:不!
近幾年,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要求返還鑽石,但英國不爲所動。
問其原因,原英國首相卡梅倫說的很清楚:
“如果你答應歸還一件,那麼大英博物館恐怕就要被掏空了!”
他們害怕的不是歸還某一件文物,而是害怕連鎖反應,害怕所有曾被他們侵略、掠奪的國家都要求帶自己的文物回家,害怕自己精心粉飾的歷史面具碎成一地。
在紀錄片結尾,用二十年研究錫克族變遷、瞭解達立普·辛格王子生平故事的歷史學家和收藏家Peter Bance說:
“人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知道自己以往犯的錯,做過的事,才能夠加以改正,向着更好的未來前進。”
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中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中國創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每一個去大英博物館參觀過的人,一定都會覺得此言不虛,而這裡所展示的,也僅僅是浩如煙海的華夏文明的一小部分。
我們希望文物迴歸,也感謝《逃出大英博物館》這部短片的兩名年輕創作者,是他們的疾呼和吶喊,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雖然現狀短期可能無法改變,但從積極的角度想,如今每天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去大英博物館參觀,其實也算是對中華傳統文化起到了宣傳作用,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尊重並欽佩浩瀚璀璨的中華文明。
最後再給大家推薦一部片。
自媒體up主按照年代將大英博物館裡陳列的中國文物進行了一一展示,